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,是一種快速成形技術。其與采用切削或鉆孔(即減材工藝)方式的傳統(tǒng)機械加工技術不同,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,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,通過逐層疊加累積,即“積層制造”方式來直接構造物體。
3D打印技術被“經濟學家”雜志譽為“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”的代表性技術,現產業(yè)價值約為40億美元,并以60%的年增速發(fā)展,已經在醫(yī)學、汽車、航空和航天工業(yè)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,主要用于成品和部分精密零部件的制造,預計整個行業(yè)到2020年將實現210億美元的產值。
3D打印一般由三維設計、3D打印和后處理三個關鍵過程組成。
三維設計是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(CAD)或計算機動畫建模軟件建模,再將建成的三維模型“分區(qū)”成逐層的截面,從而指導打印機逐層打印。設計軟件和打印機之間協(xié)作的標準文件格式是STL文件格式,一個STL文件使用三角面來大致模擬物體的表面,三角面越小其生成的表面分辨率越高。如果對現有產品進行復制,則可以使用PLY等掃描器,對物品掃描來生成VRML或者WRL格式的三維文件作為全彩打印的輸入文件。
打印過程是通過打印機讀取STL文件中的橫截面信息,用液體狀、粉狀或片狀材料將這些截面逐層地打印出來,再將各層截面以各種方式粘合起來從而制造出一個實體。打印機打出的截面厚度(即Z方向)以及平面方向(即X-Y方向)的分辨率是以dpi(每英寸像素數)或者以微米來計算,一般Z方向厚度為100微米(即0.1毫米),部分高精度打印機甚至可以打印16微米厚度;而X-Y平面方向則可以打印出跟激光打印機相近的分辨率。打印出來的“墨水滴”直徑通常為50到100個微米。用傳統(tǒng)方法需數小時到數天制造出的模型,根據打印機性能以及模型尺寸和復雜程度,用3D打印可縮短為一到幾個小時。
表面處理是為了獲得更高分辨率的物品表面,先用當前3D打印機打出稍大一點的物體,再經過表面打磨從而得到表面更加光滑的“高分辨率”物品。應當注意目前的3D打印機分辨率對大多數應用來說已經完全足夠(在彎曲的表面可能會比較粗糙,像圖像上的鋸齒一樣),從而不必再進行表面處理。
傳統(tǒng)的制造技術如注塑法可以較低的成本大量制造聚合物產品,而3D打印技術則可以以更快速、更有彈性和更低成本的辦法生產數量相對較少的產品。一個桌面尺寸的3D打印機就可以滿足設計者或概念開發(fā)小組制造模型的需要。3D打印以往常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和模具,但隨著3D打印機和“墨水”制造技術的成熟,3D打印正被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,特別是高價值產品(如人體關節(jié)和重要設備零部件等)。
目前3D打印技術在航運業(yè)已經有了成功的應用。例如通用電氣公司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燃油噴嘴,不僅在強度上是傳統(tǒng)技術制造產品的5倍,而且重量減輕了25%;到2020年該公司計劃將整個燃油直噴發(fā)動機30%的零部件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。
據悉,馬士基油輪已經對3D打印技術在航運業(yè)的應用前景進行了研究,發(fā)現3D打印技術首先可以用來解決整個航運業(yè)所面臨的零部件供應鏈頑疾,如果船員可以在船上直接打印出他們急需的零部件,將有效縮短交貨時間,并且將顯著減少備件倉儲、貨品包裝、空運/陸運、報關通關以及租船靠泊上貨等環(huán)節(jié)的成本,同時原先在部分基礎設施較差的區(qū)域無法提供備品備件的困難也將迎刃而解。其次,3D打印還對航運業(yè)未來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大有益處,因為傳統(tǒng)的消減制造過程中每次鉆孔、每次切削都在浪費原材料和金錢,而使用3D增量打印技術,不僅可以靈活地制造出那些具有獨特結構形式的產品或零部件,而且還可以實現原材料和金錢的“零浪費”。
與一臺單價2.5萬美元的塑料材質打印機相比,雖然目前一臺金屬材質3D打印機的價格高達100萬美元,但隨其在工業(yè)界的不斷推廣和技術的進步,有理由相信價格將快速下降到中高端應用級水平(但不要期望其可以替代常規(guī)生產),那么3D打印技術將會對航運和相關制造業(yè)帶來哪些變化和挑戰(zhàn)呢?